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今年将进行二期扩建项目。项目总投资48亿元,预计2018年7月完工。今年投资20亿元,完成T2航站楼暖封闭、飞行区场道水稳层等施工。扩建完成后吞吐能力可达1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万吨。三期设计规模为客运吞吐量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0万吨。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位于长春新区空港开发区,是中国东北地区四大国际机场之一,也是东北亚区域重要的航空交通枢纽,目前进行的二期扩建项目是长春新区加快国际航空港建设的重点项目。
据了解,国际航空港主要建设机场功能区、商务功能区、物流产业功能区和综合功能区,重点实施龙嘉机场二期、航空物流园“大通关”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其中,航空物流园“大通关”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成后航空货物处理能力可达150-200万吨。今年投资4亿元,完成部分主体框架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重点建设总投资31亿元的五洲大街、机场大路项目,建设周期3年,当年投资11.4亿元,完成项目主体50%。
中国向北开放新门户需要国际级空港
依托国际级的空港迅速崛起,是城市化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
全球各地的世界航空枢纽,无一不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航空客流。纽约、伦敦、迪拜、新加坡……纵观这些城市,可以看到,空港汇聚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改变人们的生活,搭建连通世界的桥梁,使经济发展的引擎高速运转。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空港与其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往往能够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之中,各地区都在积极地奉行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意见中提出,东北地区要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要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加强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
航空枢纽是一个城市展示对外开放程度和城市竞争力的窗口。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是国家赋予长春新区的使命。要成为“一带一路”北线的新通道、新平台、新门户,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航空枢纽是必不可少的。
东北亚国际航空枢纽
空港 开放与机遇新“风口”
空港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依托空港经济区,发展空港经济,一直对全球经济变革都有深刻的影响。
经济总是在一定时期内向特定区域聚集,而且往往伴生物流转运的枢纽区域。100多年以来,哪里有国际港,哪里就是世界的中心。如日本东京,美国纽约、华盛顿,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地,都是国际级的港口、机场所在地。
从这种意义上看,空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如果说百年以前的经济发达区域围绕着海港,那么21世纪的经济竞速场就在空港。
据统计,当前,空港经济产生的效益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8%。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际级的航空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发展国际级的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长春新区面向东北亚,通过海港、空港联运,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再辐射到“一带一路”向北的沿线国家,对整个区域的转型升级都起到推动作用。
国际化空港的建设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新动能,也将为内陆地区借势“一带一路”,实现跨越式开放带来诸多启示。
通过建设国际空港,实施龙嘉国际机场提级扩能工程,全面提升客货运能力,积极引进国际知名航空公司,拓展国际航线,积极争取第五航权试点城市,争取在长春龙嘉机场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长春出境/中转旅游免税购物等政策,开辟俄罗斯、北欧等客货运航线,长春新区将致力于打造东北亚地区门户枢纽机场,实现国际“大通关”。
空港要实现枢纽作用必须要有空间载体。长春新区将依托空港经济开发区,发展临空指向性产业,立足龙嘉国际机场,以东北亚航空物流中心枢纽为核心功能区,与国内重要海关签订区域性通关合作协议,将关区的口岸通关功能延伸到长春空港,重点推进汽车电子及零部件、医药、精优食品等口岸建设,建设电子口岸中心,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打造东北亚航空物流中心。
据悉,长春新区已与广东龙浩航空集团签约,以龙嘉机场为核心探索构建机场货运“大通关”体系,同时规划建设跨境电商、快件分拨及综合保税区项目,健全完善龙嘉机场“多式联运”网络,打造东北亚航空物流中心枢纽。
双方将与长春龙嘉机场采取股权合作、场地租赁或合作建设等多种方式,争取海关、商检、税务、工商、外汇管理等政府主管部门大力支持,积极引进国内外航空货运企业、航空快件企业进驻,加快货运航线开通及货量聚集,快速提升货运集散能力;组织招商物流企业、货代企业、报关企业、外贸企业等进驻长春新区,不断提升东北亚航空物流枢纽功能;龙浩集团还将发挥其产业园运作优势及全球合作资源优势,助推长春新区东北亚航空物流中心枢纽建设。
重点招商包装项目——通用航空城
东北亚国际航空港
航空城总部集聚区
通航企业总部楼宇群。建设一批小街坊、高密度、低高度、紧凑型的商务楼宇,供各类通航企业地区总部、研发设计中心、运营结算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需要。
公共服务设施群。主要建设航空度假酒店、高管公寓、高档会员公寓、社区医院和综合超市等,为园区提供相应商业、医疗、居住、娱乐等综合配套服务。
通用航空装备制造基地
通用航空装备制造功能区。重点引进2-3家国际国内知名通航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多种制式的小型固定翼飞机、直升飞机以及特种功能飞机等。
通用航空装备研发功能区。设立若干通航装备研发中心,打通产学研合作通道,依托省内外优质的航空研发资源,与国内外通航企业共建通航装备研发中心。
公务机设计改装功能区。公务机改装装修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这一市场基本为国外企业所垄断,通过引进和培育若干一流的公务机设计装修公司,提高通航装备制造附加值。
民用无人机制造基地
无人机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功能区。在引导长春无人机制造企业集聚发展的基础上,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无人机制造企业,重点发展无人机整机制造,以及电机、电池、电调系统核心部件。
无人机软件系统研发功能区。引进国内外无人机软件系统一流企业,重点包括飞行控制系统、摄像及高清图像系统、主控芯片等相关企业。
无人机服务功能区。为无人机消费者提供销售、租赁、数据采集等需要,满足无人机售后服务的需求。同时,引进相关培育机构,开展无人机飞手培训等业务。
通用航空机场
通用航空指挥控制设施。包括通用航空指挥中心、办公大楼、雷达设备、空管系统等设施。
客运与货运服务设施。包括通用航空航站大楼,货运中心等设施。
通用航空器配套设施。包括油库设施区、试飞区、航材及维修区以及服务区等设施,同时,针对目前主要制式通用航空器的需要,还应配套建设满足直升机、小型固定翼飞机、轻型飞机等需要的起飞、降落、滑行、停放等设施。
其他专业服务配套设施。包括为满足飞行员培训、空中巡查、防林护林、喷洒农药等作业飞行,以及应急救援、商务包机、空中摄影、景点观光、空中表演等民生功能配套的设施。
通用航空服务保障基地
固定运营基地(FBO)。FBO是设在机场为除了航班飞行之外的小飞机,特别是公务机和私人飞机提供加油、维修、旅客等综合服务的通用航空服务企业,通常包括公务机候机楼、与候机楼连接的停机坪、机库以及维修车间等四部分组成的综合设施及建筑。FBO可以为公务机运行提供停机服务、飞机及乘客地面保障服务、加油服务、机组航务及签派服务、飞机航线及维修定检服务等。
通用航空学校
通用航空学校及附属设施。主要针对通航专业人才培训,建立或引进2-3家国内外知名通航学校分校区。同时,根据通航飞行器训练、维修、研发等建设相应的配套附属设施。
通用航空体验培训中心。主要针对通用航空爱好者,提供私人通航飞行的体验和培训服务。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用航空学校所需的其他公共基础建设。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基金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基金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基础,应当利用多种创新融资渠道,由政府建立引导基金,吸引有关金融、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以市场化运作机制为基础,形成政策性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引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航空产业发展。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位于长春新区空港开发区,是中国东北地区四大国际机场之一,也是东北亚区域重要的航空交通枢纽,目前进行的二期扩建项目是长春新区加快国际航空港建设的重点项目。
据了解,国际航空港主要建设机场功能区、商务功能区、物流产业功能区和综合功能区,重点实施龙嘉机场二期、航空物流园“大通关”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其中,航空物流园“大通关”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成后航空货物处理能力可达150-200万吨。今年投资4亿元,完成部分主体框架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重点建设总投资31亿元的五洲大街、机场大路项目,建设周期3年,当年投资11.4亿元,完成项目主体50%。
中国向北开放新门户需要国际级空港
依托国际级的空港迅速崛起,是城市化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
全球各地的世界航空枢纽,无一不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航空客流。纽约、伦敦、迪拜、新加坡……纵观这些城市,可以看到,空港汇聚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改变人们的生活,搭建连通世界的桥梁,使经济发展的引擎高速运转。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空港与其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往往能够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之中,各地区都在积极地奉行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意见中提出,东北地区要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要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加强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
航空枢纽是一个城市展示对外开放程度和城市竞争力的窗口。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是国家赋予长春新区的使命。要成为“一带一路”北线的新通道、新平台、新门户,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航空枢纽是必不可少的。
东北亚国际航空枢纽
空港 开放与机遇新“风口”
空港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依托空港经济区,发展空港经济,一直对全球经济变革都有深刻的影响。
经济总是在一定时期内向特定区域聚集,而且往往伴生物流转运的枢纽区域。100多年以来,哪里有国际港,哪里就是世界的中心。如日本东京,美国纽约、华盛顿,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地,都是国际级的港口、机场所在地。
从这种意义上看,空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如果说百年以前的经济发达区域围绕着海港,那么21世纪的经济竞速场就在空港。
据统计,当前,空港经济产生的效益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8%。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际级的航空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发展国际级的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长春新区面向东北亚,通过海港、空港联运,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再辐射到“一带一路”向北的沿线国家,对整个区域的转型升级都起到推动作用。
国际化空港的建设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新动能,也将为内陆地区借势“一带一路”,实现跨越式开放带来诸多启示。
通过建设国际空港,实施龙嘉国际机场提级扩能工程,全面提升客货运能力,积极引进国际知名航空公司,拓展国际航线,积极争取第五航权试点城市,争取在长春龙嘉机场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长春出境/中转旅游免税购物等政策,开辟俄罗斯、北欧等客货运航线,长春新区将致力于打造东北亚地区门户枢纽机场,实现国际“大通关”。
空港要实现枢纽作用必须要有空间载体。长春新区将依托空港经济开发区,发展临空指向性产业,立足龙嘉国际机场,以东北亚航空物流中心枢纽为核心功能区,与国内重要海关签订区域性通关合作协议,将关区的口岸通关功能延伸到长春空港,重点推进汽车电子及零部件、医药、精优食品等口岸建设,建设电子口岸中心,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打造东北亚航空物流中心。
据悉,长春新区已与广东龙浩航空集团签约,以龙嘉机场为核心探索构建机场货运“大通关”体系,同时规划建设跨境电商、快件分拨及综合保税区项目,健全完善龙嘉机场“多式联运”网络,打造东北亚航空物流中心枢纽。
双方将与长春龙嘉机场采取股权合作、场地租赁或合作建设等多种方式,争取海关、商检、税务、工商、外汇管理等政府主管部门大力支持,积极引进国内外航空货运企业、航空快件企业进驻,加快货运航线开通及货量聚集,快速提升货运集散能力;组织招商物流企业、货代企业、报关企业、外贸企业等进驻长春新区,不断提升东北亚航空物流枢纽功能;龙浩集团还将发挥其产业园运作优势及全球合作资源优势,助推长春新区东北亚航空物流中心枢纽建设。
重点招商包装项目——通用航空城
东北亚国际航空港
航空城总部集聚区
通航企业总部楼宇群。建设一批小街坊、高密度、低高度、紧凑型的商务楼宇,供各类通航企业地区总部、研发设计中心、运营结算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需要。
公共服务设施群。主要建设航空度假酒店、高管公寓、高档会员公寓、社区医院和综合超市等,为园区提供相应商业、医疗、居住、娱乐等综合配套服务。
通用航空装备制造基地
通用航空装备制造功能区。重点引进2-3家国际国内知名通航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多种制式的小型固定翼飞机、直升飞机以及特种功能飞机等。
通用航空装备研发功能区。设立若干通航装备研发中心,打通产学研合作通道,依托省内外优质的航空研发资源,与国内外通航企业共建通航装备研发中心。
公务机设计改装功能区。公务机改装装修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这一市场基本为国外企业所垄断,通过引进和培育若干一流的公务机设计装修公司,提高通航装备制造附加值。
民用无人机制造基地
无人机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功能区。在引导长春无人机制造企业集聚发展的基础上,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无人机制造企业,重点发展无人机整机制造,以及电机、电池、电调系统核心部件。
无人机软件系统研发功能区。引进国内外无人机软件系统一流企业,重点包括飞行控制系统、摄像及高清图像系统、主控芯片等相关企业。
无人机服务功能区。为无人机消费者提供销售、租赁、数据采集等需要,满足无人机售后服务的需求。同时,引进相关培育机构,开展无人机飞手培训等业务。
通用航空机场
通用航空指挥控制设施。包括通用航空指挥中心、办公大楼、雷达设备、空管系统等设施。
客运与货运服务设施。包括通用航空航站大楼,货运中心等设施。
通用航空器配套设施。包括油库设施区、试飞区、航材及维修区以及服务区等设施,同时,针对目前主要制式通用航空器的需要,还应配套建设满足直升机、小型固定翼飞机、轻型飞机等需要的起飞、降落、滑行、停放等设施。
其他专业服务配套设施。包括为满足飞行员培训、空中巡查、防林护林、喷洒农药等作业飞行,以及应急救援、商务包机、空中摄影、景点观光、空中表演等民生功能配套的设施。
通用航空服务保障基地
固定运营基地(FBO)。FBO是设在机场为除了航班飞行之外的小飞机,特别是公务机和私人飞机提供加油、维修、旅客等综合服务的通用航空服务企业,通常包括公务机候机楼、与候机楼连接的停机坪、机库以及维修车间等四部分组成的综合设施及建筑。FBO可以为公务机运行提供停机服务、飞机及乘客地面保障服务、加油服务、机组航务及签派服务、飞机航线及维修定检服务等。
通用航空学校
通用航空学校及附属设施。主要针对通航专业人才培训,建立或引进2-3家国内外知名通航学校分校区。同时,根据通航飞行器训练、维修、研发等建设相应的配套附属设施。
通用航空体验培训中心。主要针对通用航空爱好者,提供私人通航飞行的体验和培训服务。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用航空学校所需的其他公共基础建设。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基金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基金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基础,应当利用多种创新融资渠道,由政府建立引导基金,吸引有关金融、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以市场化运作机制为基础,形成政策性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引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航空产业发展。